【亚太茶业】全媒体 讯:马蹄声声,古道悠悠。足印串串,茶香缕缕。
地处雪峰山北段的安化县,是古老梅山文化中心区。常年云雾缭绕,资江依山蜿流,土质肥沃且酸碱度适中,拥有被誉为世界奇观的冰碛岩地质,富含锌、硒等大量微量元素,极为适合茶树生长。“山崖水畔,不种自生”,对于安化,是先有茶,再有县。
早在2100多年前,安化黑茶就与丝绸、瓷器等商品一起,沿着张骞出使之路,传往西亚、中亚乃至欧洲等地,成为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。作为流通在丝路的主要商品,是“一带一路”上名副其实的主角。可以说,丝绸之路同时是一条“茶叶之路”。
茶市斯为盛,人烟两岸稠。置身熙攘外,唯有水中鸥。安化黄沙坪的盛世茶都之景象,在《安化县志》中犹可见。
一段源自秦汉的茶史,一条飘香万里的茶道。而今,安化,又在“一带一路”的东风下,重新出发,目标“世界共享”。
因茶而兴,因茶而名
安化黑茶,最早记载始于唐代,兴盛于明清时期。历史上,黑茶一直是西北边疆人民消食去腻的生命之饮,并远销中亚、俄罗斯和欧洲腹地,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。
万里茶道纵贯大江南北、横跨欧亚大陆,穿越千年时光与丝绸之路对接延续。安化黑茶正是这条万里古商道上的神秘之茶、民族团结之茶。
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,是安化的一张流传百年的名片。
而鲜为人知的是,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上,还有着湘人名家的黑茶故事。左宗棠就曾探索用安化黑茶打入俄国市场。
清道光年间,二十九岁的左宗棠,到安化陶家坐馆。他的学生只有一个,是已故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陶桄。坐馆八年,左公充分利用陶家珍藏的典册,博览精研,深潜厚积,为来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底子。
光绪元年(1875)五月,俄罗斯官员索斯诺夫斯基率团考察西北数省,左宗棠与之打了二十七天交道。衔系茶马,左公灵机一动,与对方探讨中俄边境开办互市的可行性,一旦通商,便可在恰克图设立市场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化黑茶。
时光难回。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,南方最后的一支马帮仍然从此路过;风雨永锡桥矗立依旧,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。
但安化需要寻找,需要通往外界的那一条新路。
一块石头,一朵金花。就是安化黑茶通往世界的“金砖”,就是那条新路。
匠心工艺,传统即是世界
陆羽《茶经》记载“上者生烂石”,所以“冰渍岩之地必出好茶”。
懂茶人都知道,茯砖茶上有“金花”,实质上是安化黑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,在特定的温、湿度条件下,通过特定工艺生长成的一种有着多种保健功能的益生菌,其产生的黄色闭囊壳似细小花斑,均匀地附着在茯砖茶中,学名“冠突散囊菌”,俗称“金花”。
经过“发花”后的茯砖茶,其氨基酸、茶多酚、黄酮类、咖啡碱、可溶性糖及水浸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“金花”的形成是大量微生物的产生、繁殖、氧化聚合的过程,而微生物繁殖和氧化聚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,有效减少了茯砖茶的粗涩味,增加了醇和的滋味,对改善茯茶的滋味品质取到了积极作用。降脂降压,调节糖分代谢,抑制癌细胞扩散……安化黑茶的功效也成了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。
冰碛岩给了安化黑茶独有品质,“金花”给了安化黑茶机会。
2006年开始,安化县开始将“安化黑茶”作为特色产业,全力打造。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健康饮品,走大众化之路,走品牌之路。
“安化黑茶”“安化茶”“安化千两茶”……注册商标,地理标志,“安化黑茶”品牌价值迅速提升,品牌估价突破34亿元,获评“2017年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”且位居第三位;获湖南十大农业品牌并位列榜首,成为湖南省农业品牌建设的典范。
安化千两茶的制作技艺,手工操作,实行土法生产,现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粗制形成黑毛茶,有杀青、揉捻、渥堆、烘干等多道工序。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,蒸、装、勒、踩、凉置,水分的高低、温度湿度的控制,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。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,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,造成独有的高香。
黑茶大产业,脱贫大民生
茶和茶文化,已经成为安化的基因。“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”三五好友集聚,谈茶论道。黑茶,是安化的大产业,同时也是大民生。它成了大众饮品,老百姓的健康之饮。与此同时,也开始成为老百姓致富的依托。
作为还未摘帽的贫困县,安化需要将特色产业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。
安化县委书记熊哲文介绍,为了让广大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,近年来,安化采取“公司或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形式,让广大农户纷纷参与到黑茶产业中来。
“现在农户建设1亩茶园就能基本脱贫,2亩就能稳定脱贫。黑茶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。”熊哲文说,现在安化黑茶已经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,带动能力最强,影响最大的富民主导产业。安化全县有近7万人依托这个产业甩掉了贫困的帽子。
茶园基地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“订单式农业”,由公司定点负责收购鲜叶,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,茶农在茶园种植、培管上实现第一次就业。
鲜叶的采摘、黑毛茶初制加工均由茶农主导完成,每天采摘鲜叶的工资70元到120元不等,黑毛茶的加工增值也达6~8元/公斤,这类生产活动为茶农提供了大量第二次就业机会。
茶闲期间,农民又可以到茶叶企业从事制茶、包装、拣梗、销售等工作,茶农实现第三次就业。如此,基本保证了茶农全年就业。
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,还促进了包装、物流、旅游、设计、广告等关联产业的发展。据统计,全县从事黑茶种植及关联产业人员35万人,实现年劳务收入35亿元以上。安化黑茶产业连年实现高速增长。
2017年与有数据可比的2004年比较:安化全县茶园面积由5。7万亩发展到33万亩,茶叶企业由12家发展到150家,茶叶加工量由0。6万吨增加到7。5万吨,综合产值由1800万元增加到152亿元,茶叶税收由16。8万元增加到2。8亿元。安化县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,成为全国生态产茶第一县、黑茶产量第一县、茶叶税收第一县。
安化黑茶在成长,同时又在回归。
“咖啡机煮黑茶”,一带一路上安化来了
在“一带一路”的时代背景下,安化迎来了新的机遇。让黑茶飘香万里,成为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践行湖南实施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”战略的重要产业。
茶祖在湖南,茶源始三湘。湖南拥有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和适宜的产茶生态环境,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。茶叶产业是湖南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,是扶贫富农的支柱产业。
2013年7月,湖南省政府出台《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》,2014年1月,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》,正式拉开了湖南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序幕,黑茶产业借助政策东风加速发展。
千亿湘茶,是湖南的小目标。而安化黑茶的小目标是,到2020年,千亿中安化三分天下有其一;到2025年达到500亿元。
2017年,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领衔的《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》项目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这是安化黑茶技术的科学依据和发展潜力,更是安化黑茶冲出国门的有力武器。
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,从中国黑茶文化节、中国国际农交会到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,安化黑茶开始沿着万里茶道跨出国门,闻名世界。
产品走出去,茶商请进来。欧洲、非洲、北美洲,参加国际茶事活动、到社区办活动、设立安化黑茶的体验馆……安化的茶企和产品,纷纷组团到国际市场上进行推广,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相关项目。
安化县茶产业领导小组组长蒋跃登参与了安化黑茶“走出去”的全过程。他分享了一个“咖啡机煮黑茶”的故事。“走出国门,让与我们饮食习惯不一样的人群了解黑茶,了解安化,要做许多解释推广工作。他们不一定知道安化黑茶,但肯定知道咖啡,那我们就拿咖啡机来煮黑茶,给他们展示。用这个最好的契机,完成完美对接”。
蒋跃登介绍,现在安化黑茶已在95个国家申请注册或正在注册中。同时,正在向国家申报设立单独海关出口商品HS编码,取得走出去的“身份证”。
2009,2012,2015,安化黑茶文化节已举办了三届。今年10月28日,即将迎来第四届湖南·安化黑茶文化节,主题是“安化黑茶 世界共享”。
“第一届安化黑茶文化节,告诉人们什么是安化黑茶;第二届,告诉人们安化黑茶有什么益处;第三届,告诉人们安化黑茶的历史与文化。经过沉淀和积累,安化黑茶走到今天,已经具备了世界共享的基本条件。”蒋跃登介绍。
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县茶叶办主任肖伟群,在推进安化黑茶产业走出去的很多场合,这样推介安化黑茶:“我认为茶产业的发展,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,空间就有多大。现在茶叶是满足了一种情趣,满足了一种新的生活需求,同时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。大家可能认为黑色不好看,但黑色是健康时尚的颜色,粗枝大叶,成熟度高的茶叶,其实内涵更加丰富。它没有绿茶的鲜爽,没有红茶的甘甜,但也有自己的韵味。喝黑茶,不会一见钟情,但会日久生情。早喝早收益,常喝常收益。黑茶的健康被千百年来的少数民族所证明,被广大的消费者所证明了。”
通过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举办形式多样的展销会、博览会、研讨会、文化节,组织赴重点主销国家地区开展交流推销活动,把茶文化“清静雅和”的理念广泛传播,安化黑茶,正在走向世界共享的新征程。
不羡黄金罍,不羡白玉杯,不羡朝入省,不羡暮入台,千羡万羡,资江水,安化黑茶。